準備到德國留學或交換了嗎?
德國的住宿真的是出了名的難找,尤其是大城市!說到要「搬家」根本就是大家共同的惡夢。
這篇文章會帶大家看一下幾種常見的學生宿舍類型,主要是以杜賓根這個城市為例。
請往下閱讀German-Preture為您整理的【每個留學生的夢魘:哪裡才是好的落腳處?——德國杜賓根住宿經驗談】
今天不是要講怎麼找房子,而是要分享不同類型的住宿經驗!每個城市都可能有不同的型態,本文以杜賓根常見的型態為例。
這篇文章將以下列架構分享,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:)
- 德國大學生住宿概況
- 我的住宿經驗(類型),學生宿舍、私人學生自治宿舍(無面試)、私人學生自治宿舍(申請+面試)
- 我在台灣的大學住宿經驗:學生宿舍、自己租外面
- 總結
如果把留學生的時間分割來看,有三分之一在睡覺,有三分之一在讀書,另外三分之一就是其他生活。簡單來說每個部分都是一天八小時,是全職的學生,當然也是全職負責自己的人生。
生活平衡是非常重要的,一個人的生活若得不到平衡,生理、心理就容易生病,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「生活」這個部分。作為一個留學生,我期許自己認真的把這三分之一好好用在「生活」上,而說到「生活」,就不能不提我住的地方,每天離開了學校,總要有個可以休息、放鬆的「家」,既然人在他鄉,少了家人的照顧,找到一個好的宿舍就變成非常重要。
德國大學生住宿類型常見的有哪些?(以杜賓根為例)
- 學生宿舍(隸屬學校):
- 通常會由學校直接依照填寫的志願分配,但房間有限,除了交換生和學士之外,難保有房間。
- 私人學生自治宿舍(完全自治/半自治):
- 學生透過自主能力,管理學生之間的大小事務
- 半自治的學生宿舍中,可能仍會雇用行政人員(處理住宿費、負責受理宿舍申請表等),也可能會雇用Hausmeister(通常是宿舍簽合約入宿、退宿以及東西壞掉時要找的對象),學生自治的部分主要辦理活動、網路、公共空間管理、集結意見向上反應等。
- 完全自治的學生宿舍則不雇用行政人員和Hausmeister,一切事務都由學生自主管理。這種宿舍經常都要「申請」,再經過「面試」後,方得取得入住許可!
- 完全自治的學生宿舍通常也都會有自己獨到的「氣息」,因此大家也都會說某某宿舍是Alternativ的宿舍(直譯為另類宿舍,但無貶義)。這種宿舍通常也會有負責審核宿舍人員進出的「審核小組」,因此我認為就是一種「同類相吸」的原理,導致整個宿舍也漸漸孕育出自己的文化。
- Ein-Zimmer Wohnung 單人套房
和台灣不太一樣的是,這個套房通常都會含有小廚房、衛浴/廁所,台灣的學生套房較少有廚房。 - 私人Wohnung 的 WG (Wohngemeinschaft合住公寓)
WG這種型態的宿舍(房子),通常會和「願意為公共事務付出心力、願意和其他室友互動」等聯想在一起,而非「獨來獨往」這種特質,若工作/讀書太過忙碌,沒時間社交,那麼還是自己住單人套房比較不麻煩。
類似台灣的合住公寓,可能有2-4間房間(看WG大小)、廚房和衛浴,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立房間,其他地方就是共用的。這一種通常都必須面試,一來是讓申請者可以看看這間房子的狀況,二是為了知道彼此個性上合不合適,或至少對於WG這種生活型態要有共識。
我的德國住宿經驗——杜賓根
學生宿舍(一學期):
我來杜賓根交換的時候,就住在學生宿舍,任由學校分派的那種,一棟宿舍裡每一層樓是一個WG,照理說大家是要協助公共事務的,但是因為是學校「分派」的,難免大家對於公共事務處理的標準不大相同。
當時我們一個樓層有16個人,有四個衛浴、兩個廁所、一個很大的廚房+客廳(光是煮飯的爐子就有8個),也因為公共空間算蠻大的,我們在開學那週就開個WG會議,討論一下公共事務,包含WG公基金、公共空間打掃的分配等。
我們這一層剛好有一個非常愛乾淨的人,所以基本上WG都維持得蠻好的,但我去其他樓層拜訪朋友的時候,經常有種想替他們默哀,然後一邊慶幸自己有燒香拜拜的感覺。
半自治的私人學生宿舍(一學期):
再一次來到德國留學,這次我住的是半自治的私人學生宿舍,我住的那一個WG非常不愛乾淨,除了浴室經常頭髮不撿之外,廚房經常一堆發霉的食物放在桌上,或是吃完的碗盤怎樣都不洗,最後讓我很受不了的是,我有個室友會在房間抽煙,每次一打開WG的門,整個走道都是煙味(當然也有因為房屋老舊,早已經卡了不曉得多厚的臭味),總之,我住沒多久就開始找下一個落腳處了。
驚悚題外話:某天桌上有個貌似放很久的鍋子,我打算掀開蓋子看一看,不掀沒事,一掀起來看到裡面的黴菌都要長到滿出來了,真的非常非常驚悚啊!!
完全自治的私人學生宿舍(即將一年,預計住到畢業):
因為朋友的關係得知這一個特別的宿舍,我感覺這個宿舍的人對於世界上文化、環境等議題都較關心,他們也非常善良,對每個人都給予相同的尊重,不會因為你的國籍、膚色、信仰什麼的而有不同,大家對於不同文化也非常包容,也很願意瞭解、傾聽,我很喜歡和大家交流相法,也很喜歡他們自主管理的方式,所以這個宿舍對我的吸引力特別大。
在上個宿舍的推力和這個宿舍的拉力之下,我在學期快結束時開始準備申請這個宿舍,約莫一個月後我收到面試通知,我會被分配到這棟宿舍裡的其中一個WG,並和未來室友面試(聊天)!由於想要趕快擺脫舊的宿舍,當時心裡就更害怕面試,但後來想一想,面試就是讓我們彼此瞭解的時候,也許我不喜歡那一個WG,那也好,就趕快找下一個搬家目標吧!
我覺得這個宿舍的審核小組在進行書審的時候,非常非常認真的思考,要把一個人放到哪一個WG才是最適合的,這點我真的非常讚許。我們宿舍有8個WG,每個WG也有自己的「個性」,審核小組把我放到這個WG來,讓我在面試時感覺彼此都是很自然的狀態,他們問的問題也是我喜歡聊的話題,我想這就是「適合」吧!畢竟這是為了檢驗未來適不適合一起「生活」的面試啊!可不是瘋狂背稿去面試,闖了這關就可以放鬆的事情。
喔對了!我的室友有男有女,這邊聽到「男女分宿」還會有點驚訝。
我的窗外
我在的台灣的大學住宿經驗:學生宿舍、自己租外面的套房、家庭式雅房
在台灣讀大一的時候,我住在學校的女生宿舍裡,我們四個人共用一個空間,也是四人共用衛浴跟廁所,當初覺得很正常,現在想想覺得有點可怕,我竟然住在「女生」才能住的宿舍,而且還要四個人擠在小小的房間裡,可以說是沒有私人空間。不過我的室友都超好的,不論是心情好、心情不好,都有室友陪著你、有一群女生可以一起聊天、一起大笑,我覺得很不錯。
後來我自己租了套房,有自己的衛浴,但是無論是學生宿舍或外面的套房,都沒有提供廚房,現在覺得很可惜,少了可以學習煮飯的機會!
交換結束後,我承租了一個同學的雅房,那是三個雅房、一衛浴、一廚房、一客廳、一個主臥的家庭式租屋,但是那是我最後一個學期,我的課也不多,放假幾乎都跑回家裡陪家人,同時忙著申請學校、忙著畢業季各種聚餐,時間一下子也就過了。
而且我還直接達成整個學期都沒開冷氣的成就呢!真是不可思議,熱到快發瘋哈哈,不過也是因為我幾乎都不在那裡啦。
家庭式的好處是非常便宜,我記得因為我的房間比較小,一個月租金才不到3000(不含水電),但三人要共用一個衛浴/廁所,當有人在洗澡時,你好巧不巧肚子痛,這就很尷尬了。
總結:不要忽略「生活」的重要性
好的宿舍會是很好的學習環境,學習和不同領域的人相處、學習料理、享受WG的生活,可惜台灣目前很少這樣的合住公寓,希望會越來越多!
在WG這種住宿型態中生活,我深刻感受到「煮飯」的重要性,不只是滿足自己食的需求,更是增進和室友感情的一道橋樑,「一起煮飯吧!」背後說的是一連串關於食物的討論、誰吃素、誰對什麼過敏、誰不吃蒜頭等,然後接著是誰負責採買、買什麼,誰又負責煮什麼,誰又負責洗碗盤等,這讓大家感情變得更好!在忙碌的生活中,「一起煮飯」不會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安排不同,而失去交流的機會,因為再忙都得吃飯吧!而且是在自己的家裡吃,不是跑去別的地方呢!
大家有興趣的話,下一篇再分享我現在的宿舍如何進行完全自治、自主管理。
– Kelly 01.2019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不妨留言鼓勵作者、分享給好友,特別是正在規劃留德的朋友,並且訂閱電子報,收看更多德國生活實用資訊/留德資訊喔!
查看最新德國留學文章
Leave A Comment